劇情簡介
在來碣石城的路上燕趙歌便第一時間聯系山門??《永恒之門》里充斥著導演非常強烈的風格化影像從無拘無束的手持攝影到廣角鏡頭、濾鏡、黑屏獨白、鋼琴配樂等等很顯然導演并不是在拍攝一部很常規的凡高傳記片而是透過他創作與生活中的零碎片段讓觀眾逐漸進入到凡高的思想世界里然而這些獨特的風格對于觀眾來說卻顯得曲高和寡黑屏后用獨白說出內心話語、濾鏡展現眼前的模糊影像等等風格化的視聽手段確實能生動有效地呈現出他孤立而不被理解的個性但卻很難與觀眾進行有效溝通就像當時凡高的精神狀態逐漸與外界格格不入不被主流觀眾和市場接受一樣??總體感覺和《看不見的客人》走的是同一個路線不論是李問還是“畫家”甚至是換了臉的秀清都顯示的一個主題:人是多變的多樣的性格情感復雜的人類其實是多面體可以是看似懦弱實則狡詐的李問或者兇狠冷血的畫家也可以是溫柔如水的阮文或者為情愛所困而不得的秀清我們以為的毫無相似之處的人也許是意想不到的同一個人我們潛意識里覺得人物角色的性格特點是鮮明不變的所以電影結尾的反轉真相揭開的時候才會讓觀眾眼前一亮升華了電影的格調畫家是主角在警察面前塑造的假人物為了騙過盤問也為了騙過內心深處懦弱的自己而編造出來的看電影的時候第六感第一時間就告訴我自己畫家他是一個很瘋的人他說他是不需要女人的男人手握父親留下來的眾路人脈運籌帷幄行事張狂在違法的區域瘋狂試探并且三番兩次逼迫李問去追求心中所愛的阮文看起來荒誕的行為其實也側面顯露出這是一個編造出來的人物他是李問的一個影子一個睚眥必報目無法紀的人一個徹頭徹底不為感情所困的瘋子李問一個狡猾無比的男人我覺得他的內心深處是軟弱的他把自己放在受害者和被迫者的角度講述完了整個故事讓我覺得有一瞬間他是真正覺得自己是一個受害者的被生活所迫被情感所害與畫家比起來可能李問是一個更加充實飽滿的人物他有恨有痛也有愛他不愿被這些情感束縛于是幻想出來的畫家無情無愛也就是內心深處他期待的自己他希望可以在變得有錢之后追求阮文卻在情利之間越陷越深變成了一個癡人秀清她是愛著李問的但是當她問出“你抱著我的時候是想著我還是想著她”的時候這個送命題就奠定了她和李問之間始終隔著一個阮文她會因為李問畫的一幅畫就鋌而走險冒充阮文救他多年的替身讓她在如同偷來的幸福中痛苦掙扎著患得患失最終選擇了做她自己的秀清那個不在影子和猜忌中的秀清一切愛恨皆由妒生一切罪孽皆為利起 ??